微煦心靈診所部落格
溫暖您的心靈 ~ 找到心的方向
Pages - Menu
(移至...)
首頁
微煦緣起
希望的種子
醫療團隊
診療項目
服務內容
自律神經專題
芳香療法
自我檢測
初診常見問答集
就診資訊
網路預約
身心平衡專屬精油
▼
顯示具有
失智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失智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4月17日
訓練超強記憶力!7個有效秘技
›
華人健康網╱記者羅詩樺/台北報導 誰不想要有過人的記憶力?不但工作起來更有效率,也沒有忘東忘西帶來的困擾;不過由於現代人工作時數長、生活壓力大,自然而然影響到大腦工作表現,睡眠不足也損害了記憶力;隨著年紀增加,記憶力只會逐年下降。為了不要老年連早餐吃了沒都忘光,快來學學美國《...
2014年3月16日
記性變差、習慣改變 當心是失智
›
聯合報╱記者林志函/台北報導 老翁的妻子過世多年,最近他總是把外勞誤認成太太,猛說親密話,另一位老婆婆明明回到家裡,卻直吵著「我要回家」。台灣失智症協會指出,許多人以為老人家頑固、老番癲,是正常的老化現象,沒想到可能罹患失智症。
2014年2月11日
記性變差、情緒大變… 失智症警訊
›
內容摘自 《假如我得了失智症──從預防、理解到遠離,失智症權威醫師教你從此不再害怕它!》 作者王培寧醫師.劉秀枝醫師 這可能是早期症狀 在診間經常出現這樣的對話: 「醫師,我媽媽最近好像得了失智症,剛吃完飯一下子就不記得了,吵著要吃飯,還怪我們沒給她飯吃。有時,連...
凡事靠3C 記憶力未老先衰
›
聯合報╱記者王麗娟/輯譯 上次花腦筋記憶友人的電話號碼,是什麼時候?可能是十幾年前的陳年往事。上次與友人聚會以手機上網查詢,答覆對方問題又是什麼時候?答案可能是上周。
2013年12月1日
阿茲海默症少為人注意的症狀 ─ 個性改變
›
元氣周報/劉秀枝(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有位醫師在研討會上提到慢性機構中的失智老人有兩種,一種很可愛,好照顧,另一種容易激動甚至出現與人打架等精神行為問題,很難相處。為什麼會有這兩種情況呢?他推測也許是與個人成長經驗或人格特質有關。
2013年11月17日
常尖叫說話反覆 早發性失智非老化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經常會尖叫、哭泣、咒罵,並重覆問同樣的問題,或動作顛三倒四,常被別人誤為精神病!失智症不再只是老人的專利,近年「早發性失智症」的個案有增多的情況,臨床上還發現年僅30、40歲就癡呆病例。 早發性失智症主要來自遺傳,患者往往提前...
2013年11月3日
芳香療法與精油在失智症患者的應用
›
蔡昆翰醫師/ 台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 身心醫學科 根據醫學上的定義,年齡大於65歲以上即稱為老年人。而依照聯合國的定義,當一個地區65歲以上人口超過百分之七,即可稱之為「高齡化社會」。臺灣自民國82年開始老年人口的比例即超過7%(7.1%),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
照護失智症/布置「走懷舊」 讓他們想起家
›
聯合晚報╱黃玉芳 罹患失智症,因為認知功能障礙,常會對四周環境感到茫然,甚至可能連廁所都找不到。台灣失智症協會建議,家裡若有失智老人,居家空間準備一些可讓老人家回憶的舊時物品,讓長輩即使住進子女家,也能找到「家」的感覺。
預防失智症 多蔬果刻不容緩
›
文/唐怡伶 / 台大醫院營養師 /自由時報 國人壽命延長,罹患慢性疾病與失能的人口比例升高,失智症的比例亦逐年提升。失智症除一般人所知的記憶力減退外,還會影響其他認知功能,例如語言能力、判斷力等,特別在末期階段發生性格改變、妄想等症狀,因無法治癒,常帶給病患與照顧者極大的負...
2013年10月14日
10原則 改善銀髮族睡眠品質
›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老年人常會出現睡眠障礙,而造成障礙的原因相當地多樣性,其中,受疾病影響而失眠就常讓民眾所忽略。七十多歲的老王就有睡眠障礙的問題,但由於罹患失智症的關係,家人都把重心放在如何照顧失智患者身上,也因此就忽略掉失智症所引起的睡眠障礙。 ...
研究:銀髮族睡太久 易增失智風險
›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雖然睡眠不足容易危害身體健康,不過睡太多也不是什麼好事情。西班牙、美國最新研究發現, 六十歲、七十歲民眾如果一天平均睡九小時以上,大腦認知功能很容易在三年內快速衰退,其認知功能衰退幅度會比每天睡六到八小時的人來得大 。
七種「健腦」飲食 幫助你更專注
›
文/ 營養共筆提供 / Udn 新聞網 有許多關於食物及營養補充品可以改善注意力、增強記憶力及腦部功能的說法,但是這些說法真的正確嗎?無可否認的,隨著我們年齡增長,身體也隨著老化。但是好消息是我們可以攝取聰明的食物或飲品來幫助我們腦部維持健康狀態。
2013年9月29日
快走增進認知功能 遠離失智症
›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失智症並非無可避免!」匹茲堡大學博士寇克·艾瑞克森表示,十年來失智症相關研究顯示, 運動可降低包含阿滋海默症在內,五成的失智症風險 。
2013年9月12日
三多三動 讓大腦更靈光
›
聯合報╱巫瑩慧/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 預防失智症可以心智與認知訓練和體適能活動、社會參與,掌握「三多三動」,促進大腦功能活化。
10警訊 有助發現失智症 -- 附註 陳醫師小提醒
›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許老伯在年輕時從事送貨的工作,只要有電話、有地址,許老伯都能馬上把貨物送到客戶的手中,速度之快常讓客戶對他讚不絕口,而且有時候工作上也需要全台灣跑透透,卻從來沒有發生找不到地址的情行,所以大家都認為他是認路達人。
2013年8月8日
重複言語、妄想、焦慮… 失智有警訊
›
聯合報╱王俊凱/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 70多歲李老太太喪偶,和兒子媳婦同住,近一年多來,家人發現她容易健忘,剛說過的話會重複問,幾次因降血壓藥重複服用差點暈倒。
2013年8月3日
怕遺傳失智心慌慌 學會紓壓免緊張
›
文/王俊凱 / 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 /自由時報 「我會不會像爸爸一樣得失智症啊?」40歲的吳小姐(化名)焦急地想尋求解答。她的父親是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病人,平時都由太太和外籍看護陪同看診,這次未同住的吳小姐前來,除想了解父親的病況,也忍不住透露內心恐懼。
2013年7月24日
大腦與記憶/腦細胞… 憂鬱最易折損 -- 附註 陳醫師小提醒
›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報導 不少人常掛在嘴邊抱怨:「記性變差了」;前一秒才想做的事,一轉身就想不起來。神經內科門診裡,不時可見患者擔心記性愈來愈差,分不清究竟是自然老化,或患了失智症。
2013年7月19日
大腦僵化 易罹患癡呆症 -- 附註 陳醫師小提醒
›
摘自《活腦力:77個好習慣活出不癡呆下半生》,作者Satoe Shimoda/譯者卓惠娟 雖說不管到了幾歲大腦都會成長,我們卻不能漫不經心地放任不理。 總是使用電腦,而失去手寫文字的機會,「讀得出卻寫不出」的字就會日漸增加不是嗎?
2013年7月2日
自覺老了 記憶力恐加速衰退
›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很多人對老人家存有刻板印象,認為老人家年紀大就一定會健忘、老化。美國南加州大學最新研究發現, 如果年長者每次忘記事情時就歸咎於自己的年紀,這樣記憶惡化會更加嚴重,但若能轉換觀念,多將思考焦點放在如何預防記憶流失,避免自己忘東忘西,...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