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煦心靈診所部落格
溫暖您的心靈 ~ 找到心的方向
Pages - Menu
(移至...)
首頁
微煦緣起
希望的種子
醫療團隊
診療項目
服務內容
自律神經專題
芳香療法
自我檢測
初診常見問答集
就診資訊
網路預約
身心平衡專屬精油
▼
顯示具有
自律神經專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自律神經專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4月12日
自律神經檢測分析諮詢服務時間 (2015.4.12 更新)
›
為了讓自律神經身心壓力檢測服務更完善 即日起 一般健保門診時間即可預約自律神經檢測分析諮詢
2015年3月1日
在博士論文奮戰期間 從憂鬱低潮中走出的病友康復心得
›
感謝 來自療程結束的病友 分享的康復心得 若您 曾經或正在 為 情緒 或 過不去的人生關卡所困惑 不妨細心品嘗這心路歷程
2014年10月31日
從恐慌症、自律神經失調等問題痊癒的心得分享 -- 感謝姜先生
›
感謝 從恐慌症 、 自律神經失調等問題痊癒的姜先生給大家的康復心得分享 原出處 : https://plus.google.com/+Wishmental/about
2014年9月24日
自律神經檢查相關注意事項 (2014. 9.24 更新)
›
檢查前與檢查時相關注意事項:
2014年9月14日
自律神經檢測使用的儀器比較 ( 2014.9.14 更新 )
›
自律神經檢測使用的儀器
預防/治療自律神經失調 自我檢查清單 ( 2014.9.14 更新 )
›
• 血壓控制:收縮壓 <120 mmHg,舒張壓 < 80 mmHg ( 高血壓前期:收縮壓 120 ~ 140mmHg,舒張壓 80 ~ 90mmHg ) • 血脂肪:膽固醇 < 200 mg/dl,三酸甘油酯 < 150 mg/dl...
自律神經檢測分析諮詢服務內容 ( 2014. 9.14 更新 )
›
完整的自律神經檢測與諮詢分析,內容包含:
2014年7月1日
脫離10年安眠藥依賴夢靨的康復過程 -- 感謝 Mike 的分享
›
本文由在微煦心靈診所治療5個月 從失眠 耳鳴 安眠藥依賴等問題完全康復的Mike 分享 原出處 : http://plus.google.com/112244584795316803684/about 我今天終於從10年的失眠惡夢畢業了,簡直比中樂透...
3 則留言:
2014年4月17日
訓練超強記憶力!7個有效秘技
›
華人健康網╱記者羅詩樺/台北報導 誰不想要有過人的記憶力?不但工作起來更有效率,也沒有忘東忘西帶來的困擾;不過由於現代人工作時數長、生活壓力大,自然而然影響到大腦工作表現,睡眠不足也損害了記憶力;隨著年紀增加,記憶力只會逐年下降。為了不要老年連早餐吃了沒都忘光,快來學學美國《...
12種快樂食物 遠離低潮
›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台北報導 血清素向來有「快樂情緒因子」之稱,因為身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特定營養素,才能在體內合成血清素。因此,只要能夠製造或提升體內血清素的食物,就叫快樂食物。
交感神經衝過頭 身體吃不消
›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黃文彥/報導 反服貿學運退場,激情稍歇。這陣子緊盯新聞導致「反胃」甚至「反目成仇」的人肯定不少。這時來根有快樂食物之稱的「香蕉」,的確是不錯的選擇。類似新聞事件、每逢選舉必上升的激情對立,總要影響不少人的情緒甚至身體。過去,時勢造英雄;現在,時事造憂鬱。為...
做對五件事 擊退腦疲勞
›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別讓身體比你老》 壓力逼迫我們的大腦快速反應,時間一久,大腦累壞了、再也撐不住。 做對以下五件事,幫你找回元氣、讓大腦再度活力充沛。
2014年4月14日
4 類腦細胞脆弱 + 17 種自律神經失調,別忽略身心亞健康
›
陳嬿伊醫師 / SCENT 香沏專業芳香療法雜誌03期 特別報導 遍地的落葉...
2014年2月27日
過度焦慮身心失調 得學會放鬆
›
文/郭彥麟 / 台南市心寬診所精神科醫師 / 自由時報 焦慮是一種模糊而讓人不舒服的感受,但在某些層面,它卻驅動了人類在生存及文化上的演進。適度的焦慮可以引發更有效率的能量。我們因焦慮而預作調整,對未來及早做規劃。這種居安思危的焦慮讓我們看得更遠,跑得更快。
過度緊張難放鬆 恐是自律神經失調
›
文/林家如 / 高雄長庚醫院臨床心理師 / 自由時報 雯雯(化名)是一個害羞,但擁有一副好歌喉的高中女生。在家人面前,她可以自在高歌,但比賽時,常因過度緊張而失常,讓她相當沮喪。最近幾個月她更常經驗到莫名的心悸、頭痛、胸悶等問題。在媽媽的建議下,到醫院接受心理評估。 ...
2014年2月25日
壓力越大 越容易引起頭痛
›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德國最新研究發現,壓力越大,越容易引起頭痛,如果能讓壓力型頭痛患者採用一些放鬆技巧,或許會有點幫助。
2014年1月4日
這些紓壓壞習慣 你可能不自覺…
›
為了解決壓力而出現壞習慣,通常自己是很難發覺的,必須經由家人、親密夥伴、好友或是醫師溝通、了解,才能「抓出」那些壞習慣,但自己也可以檢視自己,是否有壞習慣。
壓力習慣就沒事? 小心被反噬
›
聯合報/記者游仁汶∕台北報導 一般人面對壓力時,時常會有「這是壓力嗎?」「小意思,我挺得住」等想法,自認為能夠有方法輕易地解決或排除,卻忽略了方法可能不正確,甚至只是壞習慣,到最後卻愈來愈糟,讓自己不堪負荷。
2013年11月10日
睡眠充足 有助大腦清理廢物
›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 醫學專家都建議,一天睡眠時間至少要六小時,然而睡眠的作用到底為何,至今都還不斷在探討,許多人認為睡覺浪費時間,為了工作、學業、玩樂,最容易犧牲的就是睡眠,但睡覺時大腦其實正在努力工作,除了將白天時的短暫記憶,變成長期記憶外,還會將白天產...
失眠是飲食惹禍!別碰四種地雷食物
›
華人健康網╱記者羅詩樺/台北報導 睡覺時總是翻來覆去,綿羊都數到數不清了,眼睛卻還是瞪著天花板,怎麼樣就是睡不著嗎?童綜合醫院營養治療科陳俞穎營養師表示,想要一夜好眠,其實從飲食方面著手最簡單,4種容易造成失眠的地雷食物,在晚餐或是睡前就要特別注意避免攝取。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