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煦心靈診所部落格
溫暖您的心靈 ~ 找到心的方向
Pages - Menu
(移至...)
首頁
微煦緣起
希望的種子
醫療團隊
診療項目
服務內容
自律神經專題
芳香療法
自我檢測
初診常見問答集
就診資訊
網路預約
身心平衡專屬精油
▼
顯示具有
陳醫師叮嚀小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陳醫師叮嚀小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2月24日
心好累: 抗壓力太強反而會生病--- 陳嬿伊新書介紹
›
面對無數因為 工作超時 、 家庭重擔 、 人情包袱 而身心失調的患者,精神科醫師 陳嬿伊 提出警訊:「大家就是因為抗壓性太好,才會生病!」
2015年4月14日
心理治療 / 諮商 Q & A (2015.4.14 更新)
›
陳嬿伊醫師 Q1 什麼樣的狀況需要心理治療 / 諮商 ?
2014年9月30日
康復病友的心得分享 ( 包含陳醫師的回饋 )
›
感謝已康復的病友心得分享 原出處 : http://wishmental.blogspot.tw/2014/07/10-mike.html
2014年5月25日
令人困惑的隨機殺人案 -- 附註 陳醫師小叮嚀
›
沈政男(精神科醫師)/ 蘋果日報論壇 北捷隨機砍人案,兇嫌不為情財仇,輿論困惑,其實這正是這類大規模兇殺案(mass murder)的特徵。
2013年11月17日
喝咖啡 9:30-11:30 最提神 -- 附註 陳醫師小提醒
›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太早喝咖啡,等於白喝?神經科學博士生史蒂芬·米勒認為, 一般上班族的注意力與精神在八、九點最佳,腎上腺皮質固醇濃度較高,此時喝咖啡「提神」效益不大 。
2013年11月10日
失去了嗅覺 吳念真學會豁達 : 附註 陳醫師小提醒
›
聯合晚報╱邱瓊平 「香醇的咖啡香、濃郁的茶香,我都聞不到!」導演吳念真經常在廣告中擔綱演出,親切的笑容、略帶台灣國語的發音,讓他成為最稱職的代言人,說服力十足。但這位台灣最有名的「歐吉桑」,今年62歲的他,其實遺傳了母親的毛病,數年前開始漸漸失去嗅覺,美味的食物吃進嘴裡只...
2013年10月13日
憤怒如海嘯 別讓壓力超載 -- 附註 陳醫師小提醒
›
聯合報╱郭彥麟台南市心寬診所精神科醫師 憤怒是破壞性的負向情緒,當遭受羞辱、批評等傷害時,憤怒便蓄勢待發。 失去控制的憤怒,會毀滅人際關係,甚至侵蝕身心健康 。
好面子、得失心重… 你可能是「鴨鴨症候群」-- 附註 陳醫師小提醒
›
聯合報╱柯俊銘(公職臨床心理師) 好面子、得失心重 外表像小鴨般悠閒 水裡卻拚命划水、壓力沉重
2013年10月5日
訓練情緒 輕鬆一夜好眠 -- 附註 陳醫師 小提醒
›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 心緒煩躁容易引起失眠,生活中的瑣事,都可能讓我們日思夜想,或許原本只是小事情,在擾亂的思緒下,情緒無法達到平靜,晚上睡眠不足,白天工作效率差,出錯又容易造成挫折感,導致晚上睡不著,負面循環讓心力更加感到焦慮,無法面對日常生活,不要輕忽...
2013年9月12日
天天少睡2小時 免疫力恐下降 -- 附註 陳醫師小提醒
›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年輕人晚睡晚起或是睡不飽,白天很容易呵欠連連,醫師表示,若一天少睡兩小時,長期可能造成免疫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最好每天睡滿七小時,不要「欠睡眠債」。
提神飲料含咖啡因 易影響神經 -- 附註 陳醫師小提醒
›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許多人為了舒緩疲勞感,或者因為睡眠不足等問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等作息,選擇飲用提神飲料,但是這類飲料,多含有咖啡因等成份,過量飲用容易影響身體中樞神經等系統。
10警訊 有助發現失智症 -- 附註 陳醫師小提醒
›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許老伯在年輕時從事送貨的工作,只要有電話、有地址,許老伯都能馬上把貨物送到客戶的手中,速度之快常讓客戶對他讚不絕口,而且有時候工作上也需要全台灣跑透透,卻從來沒有發生找不到地址的情行,所以大家都認為他是認路達人。
2013年8月14日
感恩 -- 附註 陳醫師小提醒
›
文 / Piero Ferrucci;譯 / 席玉蘋 / 講義雜誌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人很討厭自己的工作。
2013年8月10日
接納焦慮緩解身心 幸福就在轉念後 -- 附註 陳醫師小提醒
›
文/陳濬廷/ 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東分院精神科醫師 /自由時報 一位從沒看過精神科的年輕男性被轉介到精神科門診,他表示,孩子即將出生,但是他參加公職考試已經兩度名落孫山,目前待業中,準備參加第三次考試。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使得他坐立難安、肌肉緊繃、胸悶、心悸、渾身不舒服而到處就醫...
2013年8月8日
焦慮 常無法正確診斷 -- 附註 陳醫師小提醒
›
聯合報/劉秀枝 /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某次聚會,一位多年不見的朋友看起來有點緊張,顯得心煩氣躁,她提到家裡事情多,工作不順遂,睡不好,且消瘦了,我想她可能罹患了焦慮症,建議她看精神科醫師。
2013年8月3日
睡眠姿勢錯誤 隔天易肩頸痠痛 -- 附註 陳醫師小提醒
›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睡姿不外乎平躺仰睡、側睡及趴睡,三者當中 仰睡放鬆頸、背部肌肉,但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肺功能差,打鼾者不宜 ; 側睡有助維持脊椎自然的弧度,減少胃酸逆流,對心肺負擔小 ;偶爾在床上趴睡可緩解下背緊繃,但 長期趴睡仍可能造成頸部、脊椎的壓力 ...
自我接納、乖乖服藥… 走出憂鬱 -- 附註 陳醫師小提醒
›
聯合報╱韓青蓉/社工師事務所 A君30歲罹患躁鬱症,原本工作能力很好,因躁期症狀明顯,又伶牙俐齒,好打抱不平,常發函檢舉或到法院按鈴申告,愛管閒事過頭,常與人發生衝突,造成家人和周遭人士困擾。
2013年7月24日
大腦與記憶/腦細胞… 憂鬱最易折損 -- 附註 陳醫師小提醒
›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報導 不少人常掛在嘴邊抱怨:「記性變差了」;前一秒才想做的事,一轉身就想不起來。神經內科門診裡,不時可見患者擔心記性愈來愈差,分不清究竟是自然老化,或患了失智症。
六妙招 保持正向情緒 -- 附註 陳醫師小提醒
›
元氣周報╱記者林麗如∕台北報導 ▇ 保持正向情緒的幾種方式:
2013年7月19日
大腦僵化 易罹患癡呆症 -- 附註 陳醫師小提醒
›
摘自《活腦力:77個好習慣活出不癡呆下半生》,作者Satoe Shimoda/譯者卓惠娟 雖說不管到了幾歲大腦都會成長,我們卻不能漫不經心地放任不理。 總是使用電腦,而失去手寫文字的機會,「讀得出卻寫不出」的字就會日漸增加不是嗎?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