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黃玉芳
根據統計,國內65歲以上失智症的盛行率約4.8%,也就是每100人約有5人罹患失智症,由於住進安養機構每個月開銷龐大,照護失智症長者已變成許多人要面對的課題。
罹患失智症,因為認知功能障礙,常會對四周環境感到茫然,甚至可能連廁所都找不到。台灣失智症協會建議,家裡若有失智老人,居家空間準備一些可讓老人家回憶的舊時物品,讓長輩即使住進子女家,也能找到「家」的感覺。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說,失智長者的記憶停留在「古早以前」,因此會吵著「想回家」,這往往是退化後的認知功能障礙,不知道所在的地點、時間,不清楚自己現在要做什麼,甚至不知道周邊的人是誰。
因此,若能在家裡準備一些老家具、花布等老人家以往熟悉的物品,或是老人家以前的嫁妝、老照片、蓋過的棉被等,會讓老人家備感親切。
家有失智長者,到了中期生活自理能力會下降,到了晚期更幾乎得完全依賴他人照料,照顧上確實要多花心思。湯麗玉說,過去諮詢的對象中,就曾遇到老人家放洗澡水忘了關水龍頭,結果漏水導致樓下天花板塌陷。
擺設減少「負面刺激」
她也建議,避免老人家忘了關瓦斯,家中瓦斯爐最好有安全開關;擔心老人碰撞,就要像照顧嬰幼兒一樣,在柱子或是桌角尖銳處裝設海綿墊,使用繩索拉開的窗簾也要注意安全性。也可在家中掛式樣簡單、容易辨識的日月曆、時鐘,讓老人家對時間、日期有概念。
另外,家中環境也要減少「負面刺激」,湯麗玉說,玻璃櫃容易反光,會讓失智長者常因看到人影,以為屋子裡有其他的人,說出「有人在看我吃飯」等讓家人難以理解的言語。
運動能延緩退化
失智長者應該多運動,但若因為怕老人家走丟,造成老人家總是待在家裡無處可去,湯麗玉建議,應替老人家安排適當的活動,例如打麻將、運動、在陽台種花草盆栽,或是鼓勵老人幫忙簡單家事,都有助於延緩退化程度。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