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日

Posted by 微煦心靈診所 On 晚上8:33

感謝    來自療程結束的病友  分享的康復心得
若您 曾經或正在 為 情緒 或 過不去的人生關卡所困惑   
不妨細心品嘗這心路歷程

第一次踏入微煦心靈診所是2014年的五月底,那時我的症狀已經持續一、兩年了:不易入睡,明明已經很累了,躺在床上卻睡不著,思緒紛飛,一下擔心論文寫不出來,一下掛念家庭問題,又一會兒則是無奈於感情無法圓滿;好不容易睡著沒多久,又突然醒了過來。總之,心裡很焦躁,卻什麼也成就不了。白天面對已經著手很久的博士論文,像面對一個巨大卻無形的怪獸,想集中精神面對,卻常陷入思考的無限迴圈;既走不出來,也不得休息;而時間卻分秒不停地前進,感覺自己被遠遠地拋在後頭覺得人生真苦! 陳醫生是一位兼具感性與理性的醫師,她非常有耐性地聽我說完自己的苦悶和症狀後,判斷我是因為長期處於慢性壓力之下因而引發抑鬱和憂鬱,並開了改善睡眠結構的藥給我。她詳細解釋了她的用藥原則、程序和將來恢復時逐步減藥的步驟,消除我對用藥的排斥,並叮嚀我要每天運動。

回想這八個月自己是如何走過來的,有一些小小心得想跟有類似困擾的人分享,希望處於慢性壓力,甚至引發憂鬱症狀的人,都能夠找到方法調適自己,過得更自在:


(1) 遵照醫師指示正確用藥
當天拿到處方藥時,其實內心非常難過,因為我從沒有想到自己會有得到憂鬱症的一天!之前常聽到別人討論憂鬱症及某些患者對藥物的種種依賴性問題,擔心過度的結果是隔天情緒更加恐慌,腹瀉、喉嚨乾燥所幸打電話去診所反應時,護士和藥師都非常有耐心,她們跟我解釋由於才剛開始服藥,也有可能是我對用藥這件事的排斥感太強烈了,希望我再觀察幾天。果然,之後那些不適的症狀就減輕了;回診時,陳醫師也根據當時觀察我的狀況,對藥物的種類和劑量做了調整,她相當有耐心地說明用藥的目的是為了潤滑腦神經的傳導路徑。直到八個多月之後我能夠完全停藥(也就是「畢業」囉!)的這段期間,每次陳醫師對用藥的調整都很細心,因此我完全不需要擔心藥物的依賴問題。這方面完全交給醫師做專業判斷。



(2) 運動
去微煦的第一次,陳醫師叮嚀我要每天運動。在此之前,我並不是一個有毅力定期運動的人,甚至還有繳了健身房入會費,半年後才第二次進去使用的誇張經驗。但我聽過憂鬱症是自體血清素、多巴胺、腎上腺素分泌不足的生理症狀,而運動和流汗對刺激那些腺體開始分泌是很有助益的活動。既然我已經「心理影響生理」到抑鬱的程度,而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的身體的確已經好久不太分泌那些會讓人心情好的物質了。為了讓腦神經用藥可以更有效發揮,我知道自己必須要開始運動,讓那部分的生理機能開始運轉。我選擇的運動方式是在家跟著鄭多燕的健身DVD 做操,每次固定30分鐘;有時則是健走,到目前雖然畢業了,都還維持一周運動4-5次的頻率。雖然因為運動,食量增加,體重反而增加了,但自己有感覺體力和氣色變好,肌肉也比較緊實



(3) 睡覺
以前覺得自己就是不到最後一秒沒有靈感的人。為了寫論文、趕報告常當夜貓子,隔天把東西交出來時,甚至還會有工作完成的快感。但這兩年來發現,由於博士論文要處理的資料太過龐大,根本不是熬夜幾個禮拜就可以完成的,過去的方法已不適用;而且,因為長期處於壓力之下,腦神經已經很疲乏,就算熬了夜,也只不過是精神亢奮,思緒紛飛,卻根本寫不出好東西。這些有關睡眠失調的經歷使我了解:為了讓神經系統正常運作,晚上一定要好好睡覺;而已經有自律神經失調的人,則絕對不要熬夜。就讓身體一步步找回它該有的節奏和韻律吧!



(4) 腹式呼吸或靜坐觀息(觀察呼吸)
在治療的這段期間,正巧楊定一博士在推廣其有關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一書,拜讀之後覺得其對呼吸、調息的推崇和腹式呼吸的觀念有異曲同工之處。當思緒散亂,雜念紛陳時,人的心恰如一瓶被激烈搖晃的礦泉水,非常混雜,而利用腹式呼吸或靜坐的方法調息,正如同等待先前那瓶水再次變澄澈的過程;同時,靜坐也是數千年來禪宗修心的一個方法。雖然我仍未能藉由靜坐達到什麼境界,但好好觀察呼吸如何在一吐、一納間從鼻腔進入腹部、再從鼻孔出來,的確對穩定神經有其功效。當心情特別慌亂時,我會叫自己做十次很慢的腹式呼吸,一不專心,就提醒自己回來數呼吸



(5) 拆解壓力,一切唯心造
雖然在生理和神經系統方面,有醫生和藥物幫忙,但心理上對壓力和情緒的調適就得要靠自我覺察了。自從開始服藥後,也開始接觸了一點禪宗佛教、藏傳佛教、靜坐與心理分析的書籍,想從不同的角度和觀點了解自己為何會走到這個地步,又該如何有勇氣地面對。陳醫師也說過,經過這次的經歷,有許多的人會發現自己在身心方面有許多突破與成長。對現階段的我來說,這次的治療經驗恰巧提供一個認識自己和人生的契機。由於壓力只有感受強、弱之分,不可能消失,該用何種新的態度面對,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歸納我看過的一些方法,對我最受用的是以下兩個心法:



 (A) 拆解造成壓力的「苦」放下執著是突破困境的頭兩步。
壓力或是憂鬱的情緒有時像一團混濁的濃霧,一個不留神,自己就給困住了 這時我們該做的就是看破這團無形卻厚重的霧,嘗試去看清楚造成壓力的根源為何。依據佛法的觀點,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為太過執著「我」這個「色(現象)身」,因此會被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和五蘊(色、受、想、行、識)熾盛苦等「八苦」所障礙。而解決的方法就是「苦、集、滅、道」,說白話點,作法上,我認為這就是聖嚴法師所說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四個步驟。我很清楚這四個步驟聽似簡單,要實際行動卻需要足夠的勇氣和正確的方法;事實上,有時我們得先承認自己並不如自己所想的那樣完美,放下執著,全心的接納當下的自己。佛法又提醒我們:「一切唯心造」,不論是快樂或痛苦,都只不過是心的幻化所呈現。既然憂鬱或焦慮等情緒都是自心的化現,既看不到也摸不著,證明這種幻覺都是假的,何必被它困擾?



  (B) 用心法驅逐心魔:世間萬物非永恆,連憂鬱也是
西方心理學始祖佛洛依德認為人的內心,生的慾望(創造性的)與死的慾望(毀滅性的)並存。陷入低落情緒時,人常常會忘記自己曾經也有活得自在、輕鬆、或是很平靜的時刻,也曾經帶給別人快樂和希望(不論或多或少,或是多久以前…)。另外,佛法認為人生是無常的:快樂非永恆。運用正念來看,憂鬱或焦慮的感覺也非永遠。因此,當憂鬱或是焦慮來襲,要記住它不會永遠停留;自己也不需被動地留在痛苦的情緒當中




(6) 用智慧、慈悲、感謝與祝福對待自己和周遭的人
很多心靈成長的書提到,若能用上述這四項美德(智慧、慈悲、感謝與祝福)對待自己和周遭的人,就會得到發自內心的快樂。雖然乍聽之下會覺得是聖人才辦的到,但其實也許沒有想像中的困難。有兩句奇蹟般的話幫助我開始--第一句是:『你/他也真是不容易』;另一句是:『謝謝』



日本知名導演北野武在一本有關他與父母相處點滴的自傳性散文《菊次郎與佐紀》裡說到,當作兒子的能開始諒解不甚完美的父母一生所經歷的辛苦與不容易,他才算是真正的長大、成熟了。有時某些人對你不好,使你心生委屈,你只要在心中認真對他說個幾次『你也真是不容易』,就可以忽然升起同理心、慈悲心,諒解他不是故意要糟蹋你的好意或踐踏你的尊嚴,而是自身也有努力想克服的苦楚和盲目。另一句話則是出自楊定一博士在《真原醫》一書所說,當感到委屈時,就對造成你委屈的那人說『謝謝』。有的人習慣用說教、諷刺或貶抑的方式表達意見,在這個時候對他說聲『謝謝』,讓他知道你瞭解這一切的背後是出於關心,說不定對方聽你道謝,也生起了智慧與慈悲心,意識到自己態度的不妥。就我的經驗來說,『你也真是不容易』和『謝謝』這兩句話幫助我喚起同理心,走出不少情緒的漩渦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