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7日

Posted by 微煦心靈診所 On 下午5:19
聯合報╱陳嬿伊/台北市微煦心靈診所醫師


母親節將至,在身心科門診遇到為了孩子求學、工作、社會適應等問題而前來諮詢的母親們,深刻地感受到天下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一位50多歲的母親前來就診諮詢,描述家中30歲的兒子,最近一年退縮在家,沉迷在電玩世界,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朋友往來,社會功能愈來愈退化,情緒控制差,自暴自棄。兒子過去曾被評估有憂鬱症與壓力適應問題,現在狀況惡化,母親希望兒子來看診,但兒子不願意來。



諮商過程中,除了瞭解評估孩子的問題,也發現了這位母親的種種困擾。母親描述兒子讓她很煩心,過去的婆媳、婚姻問題與經濟壓力,讓她這一路走得艱辛。母親一面說,眼淚不停在眼眶打轉。她說:「我知道自己一直都在忍耐壓抑,但周遭沒人可以訴苦,只要有機會讓我一說出來,就會悲從中來…。」

在以往的治療經驗中,母親往往是情緒或適應障礙孩子的情感支柱,患者病情穩定與改善,與照顧者關聯性很大。所以在幫助與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適時地調整好身心狀態:


1.鼓勵有情緒問題或適應障礙的小孩就醫,透過專業人員協助穩定情緒與減輕壓力
  減少家庭衝突。


2.若小孩不願意就醫,照顧者可請求身心科醫師、心理師、社工師等協助。由專業人員
  引導問題的處理方式,減輕照顧者的身心壓力。


3.與有情緒問題或精神疾病的孩子相處時,避免過度保護、過度干涉與過度批評等方式與
  態度,以免惡化親子關係,讓病患情緒更不穩定。


4.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或培養紓壓管道,避免不好的情緒累積太多或壓抑太久。學習
  放鬆技巧,適度釋放負面情緒。


5.與孩子的治療者保持良好溝通,正確地了解孩子身心疾病的治療情形,如治療療程
  、疾病預後等。同時適時地讓治療者瞭解照顧病患或與病患相處上的問題。


身為精神病患家屬,別因精神疾病的社會標籤對專業治療退卻。內心真正接納小孩的精神疾病時,才能一起孩子度過他們心中的障礙,也才能卸下胸口那塊大石頭。無論如何,可別讓自己累壞了。祝福全天下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300&f_SUB_ID=1793&f_ART_ID=454460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