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0日

Posted by 微煦心靈診所 On 晚上10:51
文/陳濬廷/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東分院精神科醫師/自由時報


一位從沒看過精神科的年輕男性被轉介到精神科門診,他表示,孩子即將出生,但是他參加公職考試已經兩度名落孫山,目前待業中,準備參加第三次考試。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使得他坐立難安、肌肉緊繃、胸悶、心悸、渾身不舒服而到處就醫。


這位先生是適應性疾患伴隨焦慮,焦慮引起的生理反應讓他不舒服,而希望能消滅焦慮情緒,但越急切卻又越適得其反。也許需要藥物來輔助緩解心身症狀,但更需要醫師或心理師協助他解開心結才能治本。

我導引他發現焦慮對人的幫助,藉此鼓勵他接納並轉化焦慮成為正向能量,因為他需要的是不是消滅焦慮,而是接納焦慮的情緒。

我請他想像自己身在300年前的非洲大草原上、心情輕鬆愉悅,忽然遠遠聽到一聲獅吼。他在心中描繪這情景後,想像自己會開始聚精會神、肌肉緊繃、心跳加速、呼吸變快、坐立難安,這些正是緊張、焦慮情緒的表現。

我再次請他想像若自己面對獅吼沒有這些反應,會產生什麼狀況?他想了一下之後恍然大悟,了解到原來緊張、焦慮的情緒,讓他可以做好隨時應變的準備,這其實是一種保護與提醒,幫助他規避危險。

經過這番對談,他把擔心、緊張、焦慮的情緒當作助力,可以讓他更謹慎處理人生的挑戰。

適量的藥物可以緩解焦慮的症狀(坐立難安、肌肉緊繃、胸悶、心悸等),特別當焦慮症狀及其程度已經造成生活功能、職業、社交或認知功能受損時,要優先考慮用藥物解除症狀,才有機會藉由前述諮商過程來轉化內在衝突。否則,身心緊繃到無法思考,諮商的效果也不好

治療焦慮需要藥物及心理治療雙管齊下,效果才會好;等到治療穩定了,自然可以評估減藥或停藥的時機,最重要的是尋求專業協助,來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陳嬿伊醫師   小提醒 :

常常會遇到初診或第一次看身心科的病人問起    醫師  我的問題  可不可以先心理諮商就好 

不想一開始就吃藥   擔心藥物副作用   或是藥物成癮的問題...  

一般身心科的治療   有藥物與非藥物的治療   通常是由醫師評估病人當時狀況  而給予相關治療

藥物治療或是心理治療在病程的不同階段    扮演不同的角色   因個人病程而異   

若是急性期(通常是嚴重影響生活功能)    會建議由藥物治療開始   之後等症狀緩解  

才進一步作其他方面的調整與治療    若在急性期  只接受心理治療/諮商    改善效果是非常有限地

就如同文中所提到的  " 身心緊繃到無法思考,諮商的效果也不好 "



0 意見:

張貼留言